文章來源:本站發布日期:2015-07
有著“水之國”之稱的荷蘭自古以來就與海洋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的國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水平于海平面,所以在日耳曼語中荷蘭名為“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為了生存和發展并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遇滅頂之災,荷蘭人長久以來都在與海洋做著“斗爭”——鑄造堤壩,圍海造田。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水務設施的保護下,國家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而人們似乎早已漸漸忘卻了這個民族與環繞四周的水的深遠歷史與淵源。
荷蘭的藝術家Daan Roosegaarde為了用藝術重新喚起人們對于荷蘭與水之間的深遠歷史的記憶,用浪漫的充滿詩意的多媒體藝術作品“Waterlicht”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前的廣場上空,展現了失去水務設施后荷蘭的景象——被滔滔洪水淹沒的海底之城。這個沉浸式的燈光投影藝術裝置使用了最新的LED技術、軟件以及鏡頭,栩栩如生地營造出了波浪起伏的海洋中的場景。天空中流動的藍色光波浪是海平面的象征,廣場上的人們則仿佛置身于水下世界,親身感受著這熟悉又陌生的來自自然的力量。
荷蘭的藝術家Daan Roosegaarde為了用藝術重新喚起人們對于荷蘭與水之間的深遠歷史的記憶,用浪漫的充滿詩意的多媒體藝術作品“Waterlicht”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前的廣場上空,展現了失去水務設施后荷蘭的景象——被滔滔洪水淹沒的海底之城。這個沉浸式的燈光投影藝術裝置使用了最新的LED技術、軟件以及鏡頭,栩栩如生地營造出了波浪起伏的海洋中的場景。天空中流動的藍色光波浪是海平面的象征,廣場上的人們則仿佛置身于水下世界,親身感受著這熟悉又陌生的來自自然的力量。
Daan想通過作品警醒人們不要忘記“我們荷蘭人始終生活在海平面以下,所以我們要更加懂得保護自然,保護我們的家園。”
轉載自:TOPYS ?http://www.topys.cn/article/detail?id=17714